湖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12 11:19:23 | 作者:小智

湖南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原住居民与不断迁入的移民相互融合,又各自保留其文化特征,促成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土家、苗、侗、瑶等56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形成了绚烂多姿的多元文化。这些文物就是很好的佐证。

湖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50余个少数民族。 湖南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湖南省各地。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

苗族简介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中国境内苗族人口有11067929人(2021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大致可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个大方言。但是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字。

传说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蚩尤为苗族所尊奉的始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苗族主要聚居在湘西、黔东这个称作“五溪”的地区,史书称“武陵蛮”“五溪蛮”。唐宋时期,“苗”的称呼始见于记载。由于历史各朝发生的战乱和民族镇压政策,使得苗族不断的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抗争,也致使苗族经历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进而漫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近代又从东南亚远涉欧美。形成了现在跨地区跨国境的分布格局。

苗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分布地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苗族人勤农桑,善林牧,精于银饰、蜡染。擅歌舞,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古代社会结构基本单位为鼓社、议榔,各种纠纷由理老根据习惯法榔规款约裁决。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新中国成立后,在苗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了一系列促进苗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经济、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变成了书面文学,得以世代保存。民族特色文化也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中“苗族服饰”“苗年”“苗族织锦技艺”“苗族古歌”“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等多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个苗族地区被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有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苗族文化(融水)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土家语:Bifzivkar)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分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乡的土家族操南部方言外,其余土家族均操北部方言。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以来使用汉文。绝大多数土家人都通用汉语,部分人兼通苗语,目前只有酉水流域永顺、龙山、来凤等县的部分土家人会说土家话。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土家族冷知识

1、土家族把自己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土家族的先民和巴人有直接的历史渊源。土家族的名称是从清代末期开始使用,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一带的丛山之中,人口目前有9587732人。

2、土家族因生活在崇山峻岭的大山之中,形成了独有的山林经济和生活习惯,吊脚楼就是土家族就地取材的见证。

3、吊脚楼是土家族的主要居住建筑,站在吊脚楼上可以俯瞰四周环境,看过往人烟。吊脚楼并非土家族单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吊脚楼。土家吊脚楼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面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俗称吊脚部分)主人,厢房的下部用来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4、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大多人使用汉语,少数聚集地使用土家语。土家族没有本民族的汉字,通用汉文。

5、土家族的摆手舞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奏欢快,伴随着鼓声,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摇摆起来。摆手舞是土家族在节日或者聚会才跳的舞蹈,围着一堆篝火,大家一起跳摆手舞,有点像咱们汉族的篝火晚会。

土家族的摆手舞也是土家人寻找另一半的方式,凭借优美的舞蹈来吸引异性,如果对对方有感觉,两个人就会牵手一块跳。很多土家人的另一半都来自摆手舞认识的。

如果你喜欢的人对你没感觉,这个时候你就要换一种舞蹈来吸引对方。

6、与摆手舞一样,土家织锦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的织锦风格和湖南的湘绣有很多相似之处。土家织锦也被称为“西兰卡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