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09:38:23 | 作者:小智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山西河津人),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又因曾任太史令,故人称太史公。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是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国号为“汉”,史称“西汉”或”前汉”。
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1、文史方面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2、思想方面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3、天文方面
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
个人名言:
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人物事件:
1、生年争议
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众说纷纭,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张守节、王国维等主张的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其二是司马贞、桑原骘藏、郭沫若等主张的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2、“谤书”争议
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对本朝(汉朝)多有负面描述,即所谓“述汉非”的问题,因此许多人认为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故在《史记》中诽谤汉朝来泄愤,故有“谤书”的争议。如东汉末王允言:“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此外王肃、李贤、刘知几、李几、王夫之等均有类似批评。
有学者认为《史记》“贬天子”并没有背离《春秋》之义,而是明显存在着思想上的内在继承与演进,并非私人泄愤所作的“谤书”。司马迁通过“直书”的变式“曲笔”的方式,以秦为鉴,暗针时弊,从而承《春秋》“讥天王”之义而至于“贬天子”之法,以规正汉武帝之失,进而达到 “反王道之本”为后世立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