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09:30:08 | 作者:小智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以上的四本史书,将它们合并在一起称呼就是四史,当然,也可以叫它的另外一个叫法——前四史。在我国古代的24史中的前四部,就叫做前四史。无论是哪一本史书,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
四史指的是哪四史?
1、《史记》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以传说中的黄帝为起点,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讲述了中国约3000年的历史,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有一百三十篇,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司马迁作此书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全书历时约14年才得以完成。
无论是在历史方面,还是文学方面,《史记》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体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乃至东亚书写正史的规范,深刻影响了朝鲜《三国史记》和日本《大日本史》的创作。
《史记》不仅成为后续许多小说、戏曲、影视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在欧美等国家逐渐得到重视。《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最具有人民性的一部史书。同时,也正是《史记》的出现,让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主要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马续和班昭补作,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纪、传记述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7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西汉一代12世230年的史实,故称断代史。
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和七十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原本一百卷,后人将篇帙较大内容划分为上下卷,成一百二十卷本。《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间,历时三四十年完成。
《汉书》作为一部史书,继承了《史记》的纪传体体例及大致框架,又首创断代史,改“书”曰“志”,省“世家”而入“传”,等等,以后列朝正史都基本沿袭了《汉书》的体裁,可见重要的史学价值。《汉书》详实的记录也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史料。
作为一部写人记事的史传文学,《汉书》文章继承了先秦、西汉史传文学之遗风,又受到辞赋的影响,对后世的骈文、小说等文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启发和影响,也为后世文学的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3、《后汉书》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是继《汉书》之后,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今所见《后汉书》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分纪、传、志三个部分,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后汉书》原书只有九十卷,即今本《后汉书》前面的九十卷,后面的三十卷“志”是南朝梁通直郎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入,因此这三十卷又被称为《续志》。
《后汉书》记载了自公元23年至220年间的东汉历史,为后人研究东汉历史提供了依据。《后汉书》成书之后,南朝梁刘昭、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和清代王先谦等人均为此书做过注。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所看到的《后汉书》刻本有二十余种。
4、《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纪传体断代史,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书典籍之一。蜀汉灭亡后,陈寿入西晋任著作郎期间,结合当时已有的史书,历经十年作成《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至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宋真宗将三本独立书籍收录到一起,统称《三国志》。
《三国志》传承了纪传体断代史叙述方式并加以创新,采取三国并立的模式记录历史,并以魏国为正统,多采取将人物传记合在一起的形式并穿插诏书、奏章等史料以充实内容,给后世的史书撰写和研究提供了正规的范本。
古代历史的书籍:
1、《国史大纲》
本书是一部提纲挈领式的中国通史。 作者论述了上自远古,下至民国初年中国历史的演变,对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风貌、学术思想乃至宗教、兵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均有深刻揭示,并以此来阐明历史上治乱盛衰之原因和国家民族之精神。
本书亦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书,被誉为是“最有见解”的中国通史。 在这部叙述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的史书中,钱穆先生过人的史学功底、崭新的历史观和史学方法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2、《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作品也是一部明朝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3、《秦汉史》
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从来治史学者,莫不以周、秦之间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会组织言,实当以新、汉之间为大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