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23-09-12 11:17:22 | 作者:小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人数比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其中比较特别的三个少数民族,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1、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地是新疆。很多地方敬酒时都喜欢站起来敬,碰杯喝掉后才会坐下,每敬一次酒就会站起来一次。但维吾尔族人不一样,他们喝酒都得坐着,站起来喝的不作数,要重喝。他们性格爽朗,总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他们待客热情,总是想让客人吃饱喝足,所以维吾尔族人喝酒时喜欢劝酒,觉得要把客人灌醉才算尽到主人之谊。主人敬酒时总会先自己干一杯,再去敬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

闲暇时,在路上碰到几个好兄弟,也会找个地方喝一杯。他们喝酒的杯子,也是不太一样的,很多地方喜欢用小型的高脚杯,或者小型的玻璃杯。但是维吾尔族人有大碗喝酒的习惯,所以他们会用茶杯大小的,甚至更大的玻璃杯装酒。倒完酒依次喝,先干一圈。这样喝起来,酒就消耗得很快,以至于旁边的白酒瓶空了一瓶又一瓶。

新疆的酒大多数为浓香型、窖香型。他们的酒度数普遍偏高,在40度到50度左右,价格也比较便宜。很多新疆人喝不惯内地的酒,所以当地也逐渐产生了很多着名的品牌酒,如伊力特、老窖等。

2、藏族

说起来藏族在一个世纪前多年前就有酿酒的人,确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他们不经常喝酒,但要喝起酒来也是毫不逊色的。说到藏族的酒,那决不能不提青稞酒。青稞酒度数比较低,味道和我们经常喝的白酒不一样,有一种甘甜的感觉,在藏族随处可见,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都对青稞酒青睐有加。青稞酒度数在15~20度左右,不管是闲暇时候还是招待客人,青稞酒都是藏族人的不二选择。

在正式的场合,藏族人喝酒前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请客吃饭时,就总是用青稞酒来招待客人。主人会先将手中的酒杯倒满,再双手端给客人,同样,客人也要用同样的方式拿过酒杯。这时候客人要用一只中指沾一滴酒,将它直接弹到天上,此动作要进行三次,都有独特的意义,分别是敬天,敬地,敬佛。青稞酒是藏族人的标榜,此仪式不仅表示他们对青稞酒的珍视,也是对天、地、佛的敬仰。

都听说少数民族人人善歌善舞,藏族人民在酒宴上,喝酒前也总喜欢唱上那么一段。而每个人唱得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总是即兴演奏,现场编曲,这也是体现了他们超凡的编曲能力。歌词总是围绕着感谢今日的相聚,祝福之类的话。

3、壮族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它的人数最多的。壮族人不仅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喝酒。壮族的酒按照酒的度数,大致分为三个维度,而这三个维度的酒也分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名字。这点确实让汉族的朋友们大开眼界。

壮族的酒各式各样,在酒上面可谓是明显感觉到了壮族人的用心。他们在很早就会用草药泡酒,泡成药酒。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内脏制酒,比如用鸡胆,鸡杂,猪肝等作为原料,分别制酒。像这种用动物内脏制成的酒,味道鲜美,口中留香持久。

如果少数民族的朋友想试试内地的酒,我想推荐这一款“绵柔尖庄”,它虽然不像尖庄酒那样出名,但是也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酒。它是着名酒厂——五粮液品牌所生产出来的面向大众的酒,品质自然无需多言,有着纯粮酒独有的口感,品质优良,值得各民族的酒友一试。

另一款很不错的酒叫做“三君台珍藏酒”,它是出自原茅台酒厂的副总工程师,也同样是原茅台科研所前所长——陈兴希老师之手,经过精心的酿制,品质绝对有所保障。这款酒以高质量红缨子高粱为原料,采用“12987”工艺,精心酿制出来。

它口味似酱酒,入口绵长,有着层次分明与饱满的酒体,回味让人流连忘返,口感有着粮食的浓香,温和不刺激,一线入喉,享用过的空杯,即使间隔一整夜,也能闻到扑面而来的粮食香。是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佳品,也是少数民族朋友都喜爱的一款酒。

少数民族有哪些

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一、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只要民族存在,反映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的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而且,民族风俗习惯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蕴藏着一个民族浓厚的共同心理感情,例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尽管住在不相连接或甚至相距千里之外,一旦聚会在一起,看到穿戴自己民族服饰的人,就会感到十分亲切;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歌舞和节日,每逢节日,大家很自然地盛装歌舞,沉浸于节日的欢乐之中。这种深厚的民族共同心理感情,具有民族内部的稳定性。

二、群众性和社会性。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整个民族所共有,而且世代相传,渗透到这个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历史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必然对这个民族社会发展阶段的各个方面都留下深刻的印记。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到解放前还不同程度地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其风俗习惯不可避免地会残留着这些历史的痕迹。

三、民族性和敏感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思想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民族风俗习惯一经形成,即为全民族所公认和遵守,并成为代表民族的标志之一。因此,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中,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关系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敏感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

四、地域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适应居住地区自然的、地理的、气候的条件和经济条件而形成的,反映了地域性的特点。如在居住方面,我国北方较寒冷、风沙大,当地农区的少数民族多住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房屋,房顶低矮微斜,有利于保暖和御防风沙。南方较炎热、雨水多,当地少数民族的住房多为杆栏式的,分上下两层的吊脚楼,建筑材料一般为木材和竹子,房顶高,既通风凉快,又可防洪、防潮。从事畜牧业的民族,为适应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多住蒙古包和帐篷。在服饰方面,生活在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差别很明显,北方少数民族多穿皮的、棉的长袍和靴子,南方少数民族则多穿单衣或短袖上衣、短裤和裙子,脚穿拖鞋、凉鞋,甚至光脚;在饮食方面,牧区的少数民族多吃牛羊肉和奶制品,喝奶茶和酥油茶,农区的少数民族则喜吃大米。

相关推荐